一、脾經(jīng)(脾土)
位置:
①在拇指橈側(cè)緣末節(jié),自指尖至指間關(guān)節(jié)橫紋處(用于直推法補脾經(jīng));
?、谠谀粗笜飩?cè)緣自指尖至指根(用于直推法清補脾經(jīng));
③在拇指的螺旋面(用于旋推法補脾經(jīng))。
操作:術(shù)者用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小兒手,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兒拇指,用右手拇指推之。
?、僦蓖品ǎ簩⑿耗粗盖?,自指尖推至指間關(guān)節(jié)橫紋處,稱補脾經(jīng)(或補脾土);
?、趯⑿耗粗干熘?,自指根至指尖來回推,稱清脾經(jīng)(或清補脾經(jīng))。
?、坌品ǎ耗粗该嫘疲槙r針方向為補,逆時針方向為瀉。一般用300~500次。
作用:脾為后天之本,補之可補虛扶弱,補血生肌,進飲食,化痰涎,助消化,止瀉痢;清之可清熱利濕,消食化積。
主治:食欲不振,嘔吐,泄瀉,疳積,痢疾,驚厥,黃疸,濕痰,痿證,疹、痘不出,改變面色等。
說明:經(jīng)實驗證明:推補脾經(jīng)有以下作用:
?、賹ξ溉鋭佑写龠M作用;
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;
?、劭墒刮傅鞍酌阜置谠黾?
?、軐Φ矸勖缸饔貌幻黠@。
二、肝經(jīng)(肝木)
位置:在食指掌面。
操作:將小兒的食指面向上,夾入術(shù)者左手虎口內(nèi),右手拇指推之。由指根推向指尖,稱為清肝經(jīng)(或稱平肝或瀉肝);由指尖推向指根,稱為補肝經(jīng)。一般100~500次。
作用:開郁,除煩,平肝膽之火,息風(fēng)鎮(zhèn)驚。
主治:目赤,昏閉,煩躁不安,驚風(fēng)抽搐,口苦咽干。
說明:肝經(jīng)一般用清法,不用補法,若肝虛應(yīng)補時,則用補腎經(jīng)代之,為滋腎養(yǎng)肝法。因腎為肝之母,補腎即補肝。如肝實或不采用本穴,可用瀉心火,或用清天河水、清小腸穴代之,因肝為心之母,實則瀉其子,心與小腸相表里。
三、心經(jīng)(心火)
位置:在中指掌面。
操作:將小兒的中指面向上,夾入術(shù)者左手虎口內(nèi),右手拇指推之。由指根推向指尖,稱為清心經(jīng);由指尖推向指根,稱為補心經(jīng)。100~500次。
作用:清熱,瀉心火,補益心血,養(yǎng)心安神。
主治:小便不利,口舌生瘡,目赤,五心煩熱,驚惕不安。
說明:心經(jīng)一般用瀉法,不用補法,因心火不能妄動。若心氣虛或不采用本穴,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。如患兒高熱并見兩顴腮部色赤尤甚,為火來爍金,可有劇咳發(fā)作,應(yīng)采用瀉法,推1~2次后,多見兩顴腮色赤消退,對劇咳也可緩解。但對患有肺結(jié)核病的兩顴腮色赤者,用之無效。
四、肺經(jīng)(肺金)
位置:在無名指掌面。
操作:將小兒的無名指指面向上,夾入術(shù)者左手虎口內(nèi),右手拇指推之。由指根推向指尖或來回推稱為清肺經(jīng);由指尖推向指根,稱為補肺經(jīng)。100~500次。
作用:宣肺止咳,順氣化痰,疏風(fēng)解表,清熱通便。
主治:感冒,發(fā)熱,咳喘,肺炎,肺虛,自汗,盜汗,便結(jié)等癥。
說明:肺經(jīng)一般用清法或瀉法,不用補法。小兒慢性腹瀉、虛寒瀉,應(yīng)用本穴時應(yīng)慎重,推清本穴時間要少,或不取本穴,用之不當(dāng),多見腹瀉加劇;如患急癥需用本穴時,可推清本穴1~2次,待癥見緩解后,應(yīng)停用。自汗、盜汗及脫肛可用補法,對肺風(fēng)喘急等癥,禁用補法。
五、腎經(jīng)(腎水)
位置:在小指掌面,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。
操作:將小兒的小指面向上,夾入術(shù)者左手虎口內(nèi),右手拇指由小兒小指指尖推至指根,稱補腎經(jīng)。100~500次。
作用:腎為先天之本,補腎經(jīng)可補腎益腦,益氣助神,納氣定喘,溫下元,止虛火等。
主治:五更瀉,遺尿,尿頻,腎虛咳喘,驚風(fēng),癲癇,牙痛,骨軟無力,先天不足。
六、大腸
位置:在食指橈側(cè)緣,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。
操作:將小兒食指固定于術(shù)者左手虎口內(nèi),以右手拇指外側(cè)緣推之。自指尖推向指根稱補大腸,自指根推向指尖稱瀉大腸,來回推稱清大腸。100~500次。
作用:補之固腸澀便,瀉之清利臟腑之濕熱,平補平瀉導(dǎo)積滯。
主治:積食,口瘡,痢疾,泄瀉,肛門紅腫,脫肛,翻肛,便秘。
說明:大腸有固腸澀便之功,但水瀉(即濕熱瀉)時,應(yīng)以利尿為主,推大腸時先用瀉法、清法,等尿多后再用補法;里急后重時先用瀉大腸,癥狀緩解后改為清大腸或補大腸。虛證、脫肛者要用補法;翻肛、肛門紅腫、便秘者用瀉法或清法。
七、小腸
位置:在小指尺側(cè)緣,自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線。
操作:患兒立掌,術(shù)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,側(cè)握小兒四指,使其小指尺側(cè)面暴露,再以右手拇指推之,自指根推向指尖,稱清小腸(或稱利小腸或推小腸)。一般100~500次,若單獨推小腸,可推1000次(如無小便時用)。
作用:分別清濁,瀉熱利尿。
主治:水瀉無小便,尿頻,尿閉,尿少,口瘡,伸舌,弄舌,木舌,口唇裂,尿道炎。
微信選課
享更多優(yōu)質(zhì)好課!